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管出一个“乖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耻辱

   日期:2025-02-16     来源:www.htxymx.com    浏览:671    
文章简介:孩子倚赖爸爸妈妈,失去自己!这是非常可怕的,会让孩子习惯爸爸妈妈的包办,妨碍孩子心灵的成长。01大家不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顽皮淘气的孩子。

孩子倚赖爸爸妈妈,失去自己!这是非常可怕的,会让孩子习惯爸爸妈妈的包办,妨碍孩子心灵的成长。





01




大家不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顽皮淘气的孩子。他们喜欢文文静静,干干净净,听话的乖孩子。 

于是还真产生了一大量的乖孩子,他们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彰,或者是害怕爸爸妈妈给予的惩罚,他们掌握讨好爸爸妈妈,将自己真实地感受和情绪都隐藏起来,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非常乖的样子,如此就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喜欢和奖励。 

可是不少心理健康咨询师发现如此的情形: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疾病越多,长大之后越痛苦。

这是为何? 孩子的乖会让他倚赖爸爸妈妈,失去自己。

有的孩子天性就是害羞的,他们在大人面前畏畏缩缩,就算在我们的爸爸妈妈面前都如此。

他们倚赖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长辈,特别依靠这个人,一离开就不知所措,哇哇大哭。 

我就见过一个如此的小姑娘,她是大家那出了名的乖乖女,从不吵闹,安安静静的,很听话。

不过见到别的人,是从不说话的。就算你挡住了她的路,她也只不过站在那,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她的奶奶,期望她能帮帮她。

但一离开她的奶奶,她就会哭,而她如此的性格特点是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欢的,所以她一直一个人玩。 

在游乐场常常见到一个孩子,他一直倚赖他母亲,不停地要母亲给他讲故事,不停地找母亲,要她陪他玩,他喜欢控制着妈妈的行动,他的母亲仿佛他的奴隶一样,而他的母亲仿佛也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里提到了孩子倚赖的危害:“孩子即使常常缠着你问‘为何’,看起来是想急切地知道一些常识,但你注意观察的话,就会注意到他们对你的回答并不在乎,只不过喜欢重复地去问,他们只不过通过这种方法将他们感觉需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留在身边。

他们甚至想舍弃我们的活动,服从大人那些无足轻重的命令。

而爸爸妈妈也发现自己可以用我们的意愿来取代这个乖孩子的意愿。 

就是如此,孩子倚赖爸爸妈妈,失去自己!这是非常可怕的,会让孩子习惯爸爸妈妈的包办,妨碍孩子心灵的成长。


02




知乎上有篇说到成长的帖子,作者是@美禾,讲述了她自己童年时做“乖”孩子的故事。

她是家里的老大,像所有些老大一样,是家最乖、最懂事的那个。

当弟弟摔坏了她亲手捏的泥娃娃,也只不过默默地拾起地上的泥片,坚强地把眼泪咽进肚子里。 

当我们的新书包被妹妹抢去时,也没去争,最后提着塑料袋装书。

而母亲一直对她说,“姐姐是最懂事的,了解弟弟妹妹年龄小,所以会让着他们的。”正是由于这句话,她努力地做一个乖女儿,也给弟弟妹妹做了二十多年的“乖”姐姐。 

后来即使有了我们的家庭,她感觉自己还是会非常“乖”。譬如感觉哭不好,所以不在其他人面前哭。感觉生气发怒影响夫妻关系,所以不在老公面前生气。

但凡总想尽量地先满足其他人的需要。 

小时候的“乖”孩子致使了目前的讨好型人格,用自我换取的存在感反而失去了自我。 

爸爸妈妈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要掌握接纳孩子的真实情绪,他们小小的脾气,他们小小的不听话,他们的小小的任性,还有他们的淘气和尊重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为了养一个乖孩子,有些爸爸妈妈期望24小时盘旋在孩子的上空,变身成一架直升飞机。

可是过度的关注,让孩子很难呼吸。在这种付出和收成中满足着,赏析着,浑然不知过度的关注总是事与愿违。 


03




亲子,不如远子!这是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老师对爸爸妈妈们的告诫。

那些曾密切关注孩子一举一动,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爸爸妈妈,反而彻底废掉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进步,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有一个如此的怪圈,越是全部负责的爸爸妈妈,就愈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越是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爸爸妈妈,越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缘由就是爸爸妈妈的过度关注侵占了孩子的空间,也过度地牺牲了我们的空间。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足够的心理空间。 有时候,爸爸妈妈渴望和孩子来一场心灵的交流,却没一个交流的途径。

一边是强烈地想抓住,想给予,想拥抱,一边是强烈地想逃离,渴望我们的独立和自由的选择。 

如此的不对称,只能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这在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家庭里更多。

当然,不少爸爸妈妈都了解要给孩子空间,只不过自己身在其中,有肯定的盲点,看不到问题。 

可能上一分钟还在谈给孩子空间,下一秒钟又陷入习惯性的关注和指责当中: “你吃饭能否有个吃饭的样子!““你是如此坐的吗?””你不了解多嚼一下吗?” …… 

有的爸爸妈妈,双眼完全不能离开孩子,孩子的每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个表情,都逃不过爸爸妈妈的察看。 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 


04




爸爸妈妈也要有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感觉他们的爸爸妈妈没好好过日子。 

说的太好了,假如爸爸妈妈没给自己空间,而是将我们的生活全部绑在孩子的身上,跟孩子说:“我一辈子就全指望你啦!” “你父亲是没用的了,你就是母亲唯一的期望”“没你,我都不了解如何活下去。”“我的所有努力,只为了你” …… 

如此的爱是一种绑架,小的时候可能在一时间让孩子更爱爸爸妈妈,但等他们长大之后,问题就来了。 

由于孩子长大之后,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去组建我们的家庭,他对爱怎么样概念,怎么样输出,怎么样感受。都和小时候的历程息息有关。 

不少被爱绑架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为一个一味附和的“乖”职员、感情上不能离开婆婆的“妈宝男”、生活上完全没主见的烂好人、一个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还有一些孩子,成年后被这种绑架的爱给继续捆绑,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一辈子卸不下来,总感觉自己比爸爸妈妈过的好就有一种负罪感,内疚感。 

孩子一直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悄长大。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大家要尊重孩子,适合“远子”,要让孩子了解,你除去他以外,你也有梦想,有我们的兴趣喜好,有我们的东西。如此孩子才会真的感觉到平静和幸福。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真实的自己。

可以自由地哭,可以犯了错误,可以发脾气,但父母不会由于这类而改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 

说到这里,我了解大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管孩子,期望他们乖一点,不要哭,不要犯了错误,不要发脾气。

但我想大家都要记得时刻提醒自己,检讨我们的行为。

问问自己,到底期望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呢,还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孩子呢?

我想,每一个爸爸妈妈都会有我们的答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