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月琦妈在东快早教qq群转了个帖,说的是福州的一个小姑娘让人贩子拐走,砍了双手割了舌头,转到广州成了街头讨钱的工具。
从童话故事中的大灰狼,到屡见报端的绑架、拐卖案,一旦涉及孩子的安全问题,相信为人爸爸妈妈都会有的紧张。虽说孩子被拐乍一听有的遥远,但对于现在多数只有一个宝贝疙瘩的城市家庭,怎么样防患于未然,成为大伙热议的话题。
安全和信赖 什么更要紧?
月琦妈转的帖,让大伙惊呼“可怕”的同时,也击中了妞妞妈的心事,“我女儿2周8,开朗活泼,不认识的也能非常快混熟,哪个给个糖,就跟哪个走,真担忧有天被坏人拐了。”
读者“耕云钓月”也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有次我去车库取车,儿子在楼下等我,后来儿子跟我说,‘刚刚有个叔叔叫我跟他走,我没跟他走。’我想,是我平常的教育起用途了。”
需不需要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读者艾小兜的看法代表了绝大部分父母的怎么看,他们觉得,假如有大人陪同,就不必约束孩子与别人交往;假如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场,陌生人又主动热情搭腔时,就要提醒孩子特别警惕。“不可以吃陌生人东西,不可以跟陌生人走,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读者“耕耘钓月”强调。
虽说道理简单,但孩子总有一个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有父母提出异议,目前是社交社会,不可能做到让孩子跟什么陌生人都不说话,“假如真是有人问路呢?假如真是人家喜欢跟孩子搭腔呢?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点信赖吧!”
豆豆妈就觉得,不该限制孩子跟陌生人交往,重点是让孩子学习防身本事。譬如:掌握向警察叔叔求助、了解自己家里小区的名字、爸爸妈妈的电话等等。“有次逛温泉公园,有个四岁孩子跟爸爸妈妈走散了,好心人问他,他说出了父亲的手机号,最后才找到。”
安全和信赖,什么更要紧?父母的常见矛盾是,让孩子跟陌生人接近怕不安全;但教孩子处处留神、小心防备的话,又怕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多疑、心理不完善的人。
孩子3岁前 爸爸妈妈做好监护是第一位
孩子一岁左右,掌握了走路和说话后,常会不自觉地离开爸爸妈妈的视线。这时开始,怎么样应付陌生人和熟人,加大安全防范,成为婴幼儿生活的必学课。
孩子上婴幼儿园后,有的大人就一个劲儿地叮嘱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坏人常常扮成好人拐走孩子儿”什么的。如此的方法在万婴跟踪亲子园周颖老师看来是过度了。“假如对孩子讲了太多‘可怕’的故事,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和对别人的信赖,父母强调危险的程度和频率要适可而止。”
旺婴母亲亲子园许威威则觉得,孩子3岁前,爸爸妈妈做好监护是第一位,不鼓励这么小的孩子与陌生人单独接触。社会太复杂,孩子好奇心强,极容易受魅惑,两三岁的孩子分辨能力和反抗能力都非常弱,作为监护人有责任为孩子排除掉不安全原因,不要让孩子随便离开你的视线。
周颖老师也提醒父母,孩子外出时,父母应在边上看护,如一时有事没办法照看,也要托付给靠谱的人,并告诉孩子不可以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便是认识的人,在父母不在的状况下,也不要跟他离开家。
带孩子去公园、商场,要特别预防走失。一旦发现孩子不在身边,要立刻告诉保安职员,并飞速分头把住各门口及广播找人,同时请求其他客户根据孩子体貌特点帮助查找。
引导孩子辨别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德慧泉早教中心开创者陈明兴觉得,孩子会说话起,父母在引导孩子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了解借助身边现有些条件去解决突发的事件。
“孩子以后面对的社会环境,几乎全是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办法积极去面对、去处置才是非常重要的。”陈明兴觉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叮嘱,是将陌生人等同于坏人了。而事实上,很多侵犯幼童的犯罪总是是通过熟人关系发生的。
“这种被动、机械的解决方法,只能养育出封闭、自私、多疑、自我中心的孩子。相反的,大家要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多接触陌生环境,才能使孩子更快适应环境,更快成长,掌握分辨好坏人,了解友善,掌握勇敢和机智。”
陈明兴建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考虑,教孩子辨别“过分热心”的陌生人。
譬如,可以跟孩子一块探讨:“假如有陌生人详细问你,有关父母的工作、咱们家的地址、平常是哪个接送你等问题时,你会回答陌生人吗?”
还譬如,“如此的陌生人,孩子会跟他一块走、一块玩、一块吃零食吗?”“假如摆脱不了如此的陌生人的纠缠,孩子会如何解决?”等问题,让孩子自己考虑,同时爸爸妈妈帮助引导。
教孩子当感觉陌生人不对劲时,可以如此应付:“我都记不住了,你一个人去问我父亲吧。”还可以向警察、保安、周围的店主等求助,让他们帮忙拨打110报警。
还可以问孩子,“假如陌生人对你说,父母交代他们来接孩子回家的,你会如何解决?”引导孩子不要上陌生人的车,找老师或让周围人打电话跟父母联系,问清原委。
嘉宾建议
教孩子这类防身术
安全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冗杂,假如直接讲给孩子听,孩子一般会不耐烦也困难记住和消化。
嘉宾们建议父母,可以多用点心,把以下的防身本领变成一个个小小的情景游戏,孩子都爱做游戏,总是还喜欢重复玩,如此孩子学起来又容易,记得又牢,这远比单纯的说教成效要好不少。
1→牢记家人电话防走失
在孩子刚掌握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父母的名字、我们的名字。再大一点,就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单位。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完全记住上述内容。教孩子分辨警察叔叔、超市员工、保安等,一旦走失可以求助。假如一时找不到父母,可以回原处等待,或者就近找一些带孩子的父母求助。
2→遇人求助多个心眼
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请求帮助探寻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维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常见伎两个,不要随意跟人走。
3→坏叔叔也会伪装好人
爸爸妈妈常会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孩子并未必了解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而事实上,很多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会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4→别随意跟陌生人走
告诉孩子,任何时候,要离开家人,必须要经过允许。不管这个人认不认识,甚至包含家的钟点工或保姆、父母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