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才汇集 创业艰难
[b]四川美术学院[/b]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有着浓厚西学传统的“中华工艺社”与南虹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李有行等六位留学年轻人筚路蓝缕,在成都创办了“中华工艺社”,并于1940年进步扩大为四川艺术专科学校。在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辈艺术家领导时期,省艺专时有文化名人来校讲学、讲演,著名学者王朝闻、史岩、叶正昌等都曾来校执教,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赵少昂也先后来校讲学和作画示范,学校的学术艺术环境十分浓厚。不只这样,学校还以严谨的艺术教学态度和紧密符合生活实质的学科设置为社会各界瞩目。黄炎培先生曾盛赞:“四川立艺专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是为生活之艺术,是面向人民大家的艺术”。
同时,由留日艺术家赵治昌等创办的南虹艺术职业学校也是名家汇集之地,有画家张漾兮、谢趣生等在校执教,后进步为南虹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与南虹艺专合并,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至此,两校早期那一大量著名艺术家、学者们严谨而精湛的艺术教学、创作和科研活动,为成都艺专的进步奠定了好的现代艺术基础。
1950年,由贺龙、刘伯承元帅创办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艺术骨干战士随军南下,在重庆黄桷坪创建了新型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并于1953年和成都艺术项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西南艺\美术专科学校。两校的合并,不只进一步汇集了大量的艺术家和学者,大大促进学校的进步,而且也标志着现代艺术教育与革命传统的融合,标志着学校几十年来的坚持人民性和年代性相结合的办学特点的形成。1959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术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区域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
回顾:创作丰收 硕果累累
5、六十年代,四川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和雕塑作品在全国有非常大影响。沈福文教授的漆艺作品《晨曦浴海》,被前苏联东方美术馆珍藏。被叫做“东方色彩大师”的李有行教授的“限色”色彩教学在国内是首创,他创作的水粉画《山城之夜》等被中国美术馆珍藏。张仰浚教授设计的“蜀锦被面”制成品被选为刘少奇主席的出国礼品。以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为代表的雕塑作品,在那个年代极具代表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觉得是雕塑史上的革命。当时全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王朝闻等评价说:“《收租院》是一颗原子弹,强烈的冲击辐射国内外。”为此,《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向四川雕塑学习”的文章。今天,雕塑《收租院》更被觉得是新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b]四川美术学院[/b]油画创作可称是建院以来的金秋时节。这一时期,学院的大量伤痕和乡土题材的油画代表了年代的先进文化,已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册。最突出的代表是罗中立的作品《爸爸》,获得第二届全国年轻人美展一等奖,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里程碑式的作品。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高小华的《为何》、王大同的《雨过天晴》也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尤其是1982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览》,当时即哄动美术界,“四川画派”赞誉也在艺术界应时而起。张爱萍将军参观展览后,当场奋笔挥写“巴蜀艺风”以志祝贺。同年3月,文化部专门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了国内历史上首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创作教学座谈会”,四川美术学院的教育事业如火如荼。
进入九十年代,四川美术学院适应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持续的拓展美术创作范围,使美术创作全方位更上一个台阶。这一期间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就达300多件,获奖作品40多件。其中,在参加6、7、八九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4件,铜奖13件,出色奖28件。唐允明的国画获得唯一的“日中友好会馆大奖”金奖。除此之外,还出版了不少画集、专业美术教程及学术著作。在雕塑创作方面,作品覆盖全国,代表作有叶毓山等创作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及壁画,集体创作的重庆长江大桥组雕《春、夏、秋、冬》和大型纪念碑群雕《红军长征纪念碑》等,这类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要紧影响。艺术设计也脱颖而出,完成了重庆重点科研课题和很多要紧设计项目,并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尤其是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喜庆日子里,重庆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大型漆雕塑《吉祥彩练》和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雕塑作品《峡江百年情思》是全院教师一同努力的结果、智慧的结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的北京庆典游行中,重庆《红岩魂》的大型彩车也是学院设计的。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术学院的美术评论、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得到了飞跃性进步,当代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批评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独树一帜,而理论的成熟为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组织和参加了国内外重大的学术交流和美术展览活动,如《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创作年会》、《长江中上游区域雕塑与当代文化研讨会》等。四川美院的艺术史专家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芬兰、西班牙举行的高规格的国际美掌握议。举办了《欧洲风景画展》、《俄罗斯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奥地利艺术家《天人合一展》和《版画作品展》、《新视角——来自南美的艺术》巴西艺术家作品展,《互动年代——长江中上游七省一市中国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全国美术院校学生速写作品展》等展览。还有很多美术评论、美术批评和画集、学术专著出版,其中有评论文章获得了江苏的批评文献奖,《艺术教育家》一书获福建哲学社会科学奖、《美术形态学》一书获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奖。
四川美术学院在西部自然、人文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中,为达成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进步作出了要紧探索与贡献。学院以育人为中心,坚持“突出重点、形成特点、适应需要、提升水平”的原则,依据现代艺术发展势头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抓好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紧跟市场,加大了有进步前景的新兴学科的布局和建设,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1997年开办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专业,现在又增设了建筑艺术等专业。这类新专业一开设就得到社会和考生的青眯,生源好,就业形势好。
不只这样,在课程建设和教程建设上,学院获得了突出收获。学院素描、创造、装饰色彩写生、工笔画、包装设计、黑白木刻等六门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在教程建设方面,经文化部评审的《民间纺织美术》、《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等教程被列为“九五”国家级和部级重点教程建设项目,装修环艺系组织教师撰写的《21世纪设计丛书》系列教程已出版十多本。有三部教程获重庆社科成就出色奖。学院组织评审推荐的出色教学成就,获教育部出色成就奖二等奖的教学成就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出色奖1项。
展望:基础扎实 目的远大
现在,四川美术学院已打造起了富有特点、比较健全的美术教育体系,所设专业已覆盖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的全部美术类和设计类的学科方向,成为了西南区域高级美术人才培养的要紧基地。学院现有教学机构11个: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设计艺术系、建筑艺术系、工业设计系、影视艺术系、美术学系、美术教育系、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重庆美术高等教育自考办公室亦设在我院。学院具备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与权、共有18个学科研究方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油画、雕塑、装修为重庆重点投入建设学科;现有教师24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21人。各类在校学生4600多人。学院从1999年已实行面向全国招生。学院2003年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本科生招生计划900多名,考试报名考生达19000多人。
四川美术学院现任党委书记饶宁华教授,院长罗中立教授。罗中立教授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美协主席。近年来,学校整个领导班子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团结务实,发展进取,使本院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全方位长足的进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学院正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规模适度提升层次、保证水平加快进步为思路,以以立足重庆、领先西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目的,以西南多民族的社会人文资源为依托,立足当地,兼收并蓄,进步当代文化艺术,积极参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在国内外具备广泛影响的艺术革新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美术院校。
四川美术学院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收获,是得力于60年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浓厚的艺术积淀与党组织的强有力的领导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学院在国内外已具备好的声誉和影响,已有响亮的“名牌效应”和号召力,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要紧地位,尤其是一支长期以来为了党和教育事业和艺术事业默默耕耘、具备强烈主人翁责任感的教师队伍。面对新世纪的机会,学院力争到2010年,建设成为适应国内尤其是重庆和西南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需要,学科门类齐全,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特点鲜明,在国家相同种类院校中优势明显,在国际上享有好声誉和要紧影响的美术学校,为兴盛国内的文化事业作出要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