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是常见存在的,有些孩子很痴迷于手机,面对这一现象时父母需要怀揣着理性与耐心,用智慧和方案去引导学生合理用手机,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与学习态度。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案
1、要引导孩子看透游戏的套路,提升孩子自己的觉悟
其实孩子们接触到的很多游戏,都是被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包含“心理学大师”精心设计出来的,这类大师很了解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吸引人,什么样的东西能叫人深陷其中很难自拔。
孩子年龄小,缺少主观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容易在游戏中得到收获感,满足感,这类感觉会促进孩子深陷其中,从而玩游戏上瘾很难自拔。
所以,咱们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透这类游戏的套路,提升孩子自己的觉悟。
2、爸爸妈妈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譬如咱们父母平常下班回到家,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坐下来玩手机,尽量地在孩子面前多看书,多与孩子互动,给孩子制造一个好的环境。
若是工作需要,不能不在家看手机或者电脑,那样咱们尽可能不要跟孩子在一个房间里,防止孩子有机会遭到手机或电脑的影响。
大家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了解手机只不过大家平时生活的辅助工具而已,千万不可以被手机“玩”了。
3、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归属感
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当你与孩子关系融洽时,你跟孩子的交流引导都会很顺利,反之,假如孩子完全不把你当回事,更不会把你的建议和嘱咐放在心上,甚至还会感觉你非常烦。
所以,咱们要掌握走进孩子的内心,跟孩子做好感情互动,用最大的耐心和包容来温暖孩子,父母要了解,当孩子沉迷手机到一定量之后,假如你强行把手机拿走,或者强迫孩子放手手机,孩子内心是很难受的。
这时大家不可以去指责孩子,而是要掌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并表达出共情和理解,同时配合咱们下面要讲到的第五和第六招的办法,让孩子愈加理性的对待手机。
孩子为何会沉迷手机
大家每一个人都期待获得快乐,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而手机恰好满足了这个需要。游戏通关后的奖励叫人开心,社交软件的消息叫人感觉被需要,娱乐视频则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情绪高涨……
手机除去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它还可以让孩子得到“专注的伴随”。签到活动可以叫人天天获得勋章一类的奖励,游戏中的每一步操作能立即获得精确的“回话”,程序时刻在向孩子反馈“你太棒了!”“继续加油!”,而在日常呢?孩子们在父母身上非常难得到如此专注的伴随。
手机问题可能只不过表象,其实质总是指向孩子内心的缺失——有时是由于缺少家人伴随,有时是由于缺少学习动力,有时只不过感觉生活无聊、缺少兴趣……只有帮助孩子解开这类心结,手机问题才能逐步得到纠正。
让孩子戒掉手机依靠,你真的做对了吗
在讨论中立好规矩
想让孩子不依靠手机,父母第一要携带孩子立规矩,和孩子提前约定并达成协议。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考虑这类问题:“每周需要多久打游戏或看视频?”“一周玩几次?什么时间玩最好?”“时间要如何安排才能保证你既能有效地完成学习,痛痛快快地玩,还能保证充足的运动和休息?”“在规则实行中怎么样提醒时间?假如游戏时间超时了,该如何去处置?”在和孩子的讨论中,拟定好玩电子商品的规则,并且让孩子理解限定时间的意义。千万不可以把“约定”变成爸爸妈妈单方向的“命令”。
提供现实生活的满足
不少状况下,孩子喜欢玩手机是享受其内容带来的愉悦感,假如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喜好,丰富其业余生活,让孩子在现实日常获得更多满足,那样他们就不会一直玩手机了。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骑车、打球等;也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有趣的书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亦或者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玩耍,带孩子去参加社会实践等。
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他活动,或是和同龄人一块愉快玩耍,手机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大大减少。
善用“青少年模式”
想要有效降低孩子用手机的时间,还有个简单好用的办法——“青少年模式”。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在“青少年模式”下,平台会在内容、用时长与消费等方面对青少年用户做出限制。
微信也是孩子们用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孩子可在公众号看到平台甄选的更积极健康的视频内容。同时可针对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开启保护模式,并通过父母授权等功能加大亲子守护。父母可以按实质需要来管理孩子的用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