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凌宗伟」“教”不如“不教”

   日期:2024-08-06     来源:www.fyrzjs.com    浏览:787    
文章简介:一位老友老师告诉我如此的一件事:某年期末考试前,一个教师打电话同他说,他教的进度同报考条件的进度不同,担忧考不好。该老师建议他在考试前需要学生将没讲到的教程看看。

一位老友老师告诉我如此的一件事:某年期末考试前,一个教师打电话同他说,他教的进度同报考条件的进度不同,担忧考不好。该老师建议他在考试前需要学生将没讲到的教程看看。考试结束,该老师统计了一下,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教过的内容所涉及的考试试题的得分率,居然和那些教过的学生没差距。该老师问我,这说明了什么,我说这说明“教”和“不教”一个样!其实,实质教学中何止“教”和“不教”一个样,不少的状况是“教”还不如“不教”!

为何说“教”和“不教”一个样,“教”还不如“不教”呢?由于大家有的同仁其实不懂教,不懂教的“教”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他一个人都不懂,如何教学生呢?结果自然是“你不说我还了解,你一说我反倒糊涂了”。个别同仁中存在一种非常不好的作派,不看教程,不研究学生,不剖析参考资料,奉行“拿来主义”,“大将风度”,上课了,课也没备,拿着教程就讲,情绪好的话课前在网上下载个教材或者课件,走进教室就“上”了起来,如此的“教”是比“不教”好呢,还是不如不教?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学生在特定的状况下,他们的学习潜能是会激起出来的,没教过,但要考试,兵临城下,倚靠其他人没指望了,只有硬着头皮上!其实,有很多事情就是硬着头皮做出来的。

有很多东西,确实也是无需教的,有很多技能更不是你能教得会的。一个人要学骑自行车,学开汽车,师傅教了,但他一个人不骑,不开,他会骑会,开吗?电脑的用法目前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同志们看看,问问,有几个人是其他人教了才会的?

我感觉,当教师的,必须要在如何教上用心思!教程的需要是什么,教学的难题在哪儿,学生学习这类内容有什么储备,学习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考虑会有哪些误区,大家的教从哪儿入手,通过什么渠道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建构主义认识论告诉大家,学生在学习前由长期的平时经验形成的对事物和现象的怎么看和观念称为前定义。这类观念有的与科学的理解基本一样,有的理解与科学定义相违背。后者称为错误定义或相异定义或相异构想。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剖析、批判、选择和重建常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建构常识的基本方法是同化和适应。当新的常识与其原有些常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不然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活动范围等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感受不同。原有经验不同,建构方法也因人而异,即便在相同的学习情境中同意同样的新信息,不一样的学生也会获得不一样的理解或讲解,即获得不一样的学习结果。每一个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的相异构想也是各式各样的。正确的只有一个,而错误的则可能是五花八门。可是大家在教学中总是忽略了如此的现实在“教”,如此的“教”能比“不教”的结果怎么样?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