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培养孩子想象力“少就是多”

   日期:2024-08-06     来源:www.tanketang.com    浏览:319    
文章简介:常常有人问我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的答案是:想象力不需要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不是父母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的答案是:想象力不需要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不是父母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特别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我觉得“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

由于成人常常受制于经验和知识的束缚,自己假如不是想象力丰富的人,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其实很有限。卖菜的小贩可以称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会称出地球的重量,他的知识中,称重只有一杆秤。父母不要以我们的有限,来理解和指导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孩子。假如你想培养一个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维早早地固定到秤杆上。降低干预,才能给孩子留下开阔的考虑空间。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假如他在日常极少遇见这个不许动、那个不可以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本,能从书本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样想象力就能得到正常进步。大约在圆圆四五岁时,我给她买了一套《恐龙》,通过那套书圆圆获悉,恐龙生活在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以前,曾是地球的主宰,后由来故灭绝,目前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们的化石。圆圆有一天又翻看这本书,忽然问我,“母亲,将来是否就该有本《人》书了?”我乍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就了解了。是啊,目前人是地球主宰,哪个能保证亿万年后,“人”不是另一种文明生物谈论到的遥远的“恐龙”呢?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的的自我考虑,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需要在婴幼儿期萌发、茁壮,不然就会萎缩。

圆圆大约4岁时,有一天在茶几上摆弄一根鞋带,她把鞋带中间绕个大圆,两头在圆的两侧直垂下来,像一个梳着直披肩发的头像,她说这是母亲。我一看,真的非常像,表示出惊喜。她接着用这根鞋带摆出了蝴蝶结、小豆苗、大蟒蛇、蜜蜂、剪子、带把的气球等等,甚至摆出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圆圆,都十分传神。由于当时只有胶片相机,不舍得浪费胶片,我就找张纸,把她摆出来的造型都画下来。后来,几乎所有看到这张纸的人都会为圆圆的造型能力惊叹。这当然第一是圆圆的天分所在,但大家作为父母,至少没压抑和破坏她这份天分。

检验你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不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这里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毁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

有位父母说她非常用心教育孩子,可是2岁的孩子特别叛逆,一直什么都要乱动,不让动就大哭,她天天为此和孩子发生好多次冲突,感觉非常抓狂。

或许这位父母理想中的孩子应该除去玩具什么都不乱动,要动也会提前征求父母建议。天下有如此的孩子吗?假如她了解我女儿圆圆小时候不止是什么都爱动一动,还常常搞破坏,会不会大吃一惊?

大约也是圆圆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只有我和她在家。我当时忙着干我们的事,圆圆好像在我的梳妆台那边玩,感觉她非常安静,就没去关照她。过一会儿,突然听见圆圆说“呀,不美味”。跑过去一看,发现她两只小手、脸蛋上都是白白的东西。我吓了一跳,立刻就了解出了什么事。我刚买的一瓶面霜,全被这小家伙抓出来,抹到脸上、镜子上,而且嘴里也有!可能是我的样子把圆圆吓着了,她脸上一瞬间浮起害怕的表情。我赶快笑着对她说:“没事,别动,母亲给你拍张照片!”抓起手边相机给她拍了照,然后开始清理。我先用白纱布擦她嘴里的油,一边擦一边问她:“孩子是否闻着这个非常香,以为非常不错吃,就吃了一口?”她点头。我问她美味吗,她摇摇头说不好。我笑笑,对她说,嗯,这个不是吃的东西,不美味,也不可以吃,只能往脸上搽。然后又告诉她,再香的东西,假如不是吃的,都不可以往嘴里放。圆圆忽闪着双眼,在认真听我的话,看样子她听懂了。

我一边给她洗脸洗手,一边又对她说:“你把油搽到脸上是对的,不过搽得太多了,你有没注意到母亲天天给自己和小圆圆用搽脸油时,都是只用一点点?”我给她用毛巾擦干净脸和小手后,从她的儿童霜中沾一点油出来,让圆圆看看手指上的量,然后涂到她的脸蛋上。一边涂一边告诉她,每次洗过脸,用这一点点已经足够,无需太多。圆圆乖乖地让我涂油,听我给她讲这类,非常配合非常认可的样子,洗过脸后,蹦蹦跳跳玩去了,将来再也没破坏过我的任何一瓶面霜。

后来,我的一位邻居看到我给圆圆拍的那张照片,听完我讲的故事后,感叹地说:“你真是好脾气,如果我,得骂她一顿。一瓶油就如此被她糟蹋了!”邻居的想法可能有肯定代表性,不过我感觉遇见这种事情发不发火,和“脾气”无关,其实和对事情的认识有关。

假如父母看到这种“破坏”的潜在价值,了解孩子的自尊比一瓶面霜更要紧,了解一次大胆的尝试能让孩子获得一种知识和探索的兴趣,就会了解一瓶面霜被孩子破坏了,大概比它搽到脸上更有价值——如此想的话,心中还会有不快,还会发脾气吗?

“教育”并非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任”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放纵”下,孩子可能损毁一些东西,可能制造更多家务,甚至可能受点小伤,而这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轨道上。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