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虚荣心,不止大人孩子同样也有,但面对充满魅惑的社会,虚荣心爆满的孩子比较容易迷失自己。作为爸爸妈妈疼爱孩子非常正常,但要正确的教育孩子,防止孩子攀比。
面对孩子的虚荣大家需要准时引导并给予帮助,那孩子虚荣心太强如何引导呢?下面这类方法会帮助到各位父母。
孩子虚荣心太强如何引导
1、爸爸妈妈多给孩子讲道理
爸爸妈妈发现孩子产生了攀比的征兆,就要看重起来。平常可以找机会给孩子讲讲道理,好让他了解,每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是要靠我们的努力获得的。与其他人攀比,并不可以提升我们的身份,也不可以提升我们的地位,更不可以让其他人尊重自己。
要教育孩子不要太在乎外在的东西,鼓励孩子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素质,从而获得别的人尊重和信赖。
2、爸爸妈妈不要过分娇纵孩子
有些爸爸妈妈很疼爱孩子,非常喜欢夸奖孩子,对于孩子的缺点却视若无睹。爸爸妈妈这种做法,会令孩子对我们的认识产生偏差,误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比其他人出色。所以一旦有人超越了他,他就不可以忍受了。
虽然爸爸妈妈表彰孩子非常正常,但,对于孩子的行为,爸爸妈妈必须要客观地看待。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表彰,但,对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孩子身上的缺点,爸爸妈妈也要准时指出,并且鼓励他改正。
3、爸爸妈妈教孩子掌握合理消费
平常,爸爸妈妈要教孩子掌握合理消费,假如孩子由于想与其他人攀比,而提出要买一些并无需的东西,那样,爸爸妈妈可以拒绝他,并且教他掌握依据我们的需要来购物。
4、让孩子正确与人比较
在日常,孩子产生和其他人比较的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多些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去和其他人进行对比,而不要从物质角度去与人进行对比。
5、爸爸妈妈要让孩子多做家务
爸爸妈妈平常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通过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等孩子把家务完成后,爸爸妈妈可以参考孩子的劳动,给孩子一些鼓励。
如此做,不但可以让孩子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成”的道理,也可以让他领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与赚钱的困难。
5、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要端正我们的心态:有些爸爸妈妈非常疼爱孩子,一直认为我们的孩子不可以比其他人的孩子差,其他孩子有些东西,他要给孩子买;其它孩子没的东西,也要给孩子买。
不要和其他人攀比:在日常,爸爸妈妈要防止与其他人攀比,也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更不要常常给孩子买一些非必须的东西,以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增强孩子的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从哪儿来?
孩子在婴幼儿期就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这是儿童心理进步特征决定的。他们会用玩具、衣服、总之所有可以炫耀的东西,来博取眼球。所以孩子有点攀比心很正常。
心理学上有一种看法:社交的本质是炫耀。所以儿童进入婴幼儿园,就是进入了小社会,就会有社交,也一样具备这种需要。
攀比是虚荣的前身,既然适合的攀比是正常的,其实爸爸妈妈亲仅需注意,孩子不切实质的攀比。如此容易导致孩子比较强烈的虚荣心。
孩子上学将来就会进行社交行为,心理就会有变化,父母总是并没意识到这一点。
你了解什么行为,会对孩子导致虚荣心吗?
1、爸爸妈妈借助孩子满足我们的虚荣。
爸爸妈妈不甘心人后,喜欢把牌子货堆砌在孩子身上,从而彰显我们的身份、地位和品位。
父母常常给孩子说“大家家非常有钱”的观念,是孩子虚荣和挥霍的基础,孩子也会模仿。
父母“常常哭穷”,这也没钱那也没钱,一直让孩子非常有匮乏感,也会引发孩子虚荣心。
2、父母不会怎么样表达对孩子的爱,便会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愿望来表达。
父母为孩子购买品牌衣物时,不停暗示孩子:“这类是名贵的东西,父母爱你才舍得买给你的。”
在食物上也是常常强调吃的东西,什么美味,什么名贵之类的,挑剔食物,不同对待食物。爸爸妈妈的分别心,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享受的方向进步。
孩子最开始接触的社会人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是爸爸妈妈。假如爸爸妈妈分别心重,那样孩子走进学校和社会,再遭到社会观念的影响,自然就有了攀比心,自然产生了虚荣。
3、爸爸妈妈的自卑心理。有的父母经济并不宽裕,担忧孩子让人瞧不起。其他人孩子有自己孩子也要有,总是超越我们的购买能力。
爸爸妈妈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恶补心理”。讲得专业点 “用目前的行为去满足过去的心理需要”,这只不过满足我们的一种心理需要。这种补偿孩子的行为是很不可取的,孩子还小,理性思维还没发育成熟的,不了解爸爸妈妈的购买力,没办法克制自己。
爸爸妈妈自己认识有限,没办法合理引导孩子。孩子会对父母做出不适当的需要,长大将来也会学习爸爸妈妈的行为,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