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讲,暑假意味着旅游、购物、夏令营、兴趣班,走出课堂,孩子们私下的交流互动变多,也使得暑期成为虚荣攀比心理的集中爆发期。玩具越买越 贵,衣服越买越高端,旅游开支愈加高……孩子的攀比心理,让父母有点担心。其实父母有没想过,孩子的虚荣心、对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不少 时候源自你一个人?或许父母能做的,是以身作则,用一种更强大健康的态度去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
现象1、“他们去美国夏令营,为何大家只能东南亚?”
在孙女性的“暑期账单”上,记者看到,在辅导班开支中,2个培训机构、兴趣班的花费1500元,在旅游开支中,计划前往泰国海边度假的花费为 6000元,在服饰及学习用品开支中,计划花费1500元。而在暑假开始前,儿子又提出了新需要,有同学参加了为期18天的美国夏令营团,他也想报名,费 用约为3万元。这让双职工家庭的孙女性感叹“伤不起”,儿子的埋怨也让她伤心:“为何我只能东南亚游?”
现象2、“小伙伴有哪些,我就要有哪些”
放暑假之后,在小区楼下玩耍的小朋友特别多,刘女性也会按时带女儿参与如此的社交活动。小朋友们会把新买的玩具、数码用品等新奇玩意儿拿出来分
享。“今天哪个买了一盒进口的积木,明天哪个买了一个iPad,人家买什么她也要什么。”在对女儿进行多次反对攀比的教育之后,孩子的态度依旧不配合,也显示 出沮丧,有一次,孩子甚至问道:“母亲大家家是否没钱?”
想办法
孩子对事物好坏的
评价标准源于你
教育学硕士、盐妈网特约教育顾问云木说,其实孩子对于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源于父母,总是父母在聊天中透露出对某些事物的好坏评价,孩子容易从中吸收爸爸妈妈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爸爸妈妈,应该从小开始、从细节入手对孩子进行勤俭朴素教育,并以身作则,不然孩子到了肯定的 年龄,关于“为何其他人有我没”、“别的小朋友是否会看不起我”这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遇见孩子这种提问,该怎么样回答?云木觉得,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并尊重孩子的感觉,不强迫。久而久之,孩子也将掌握尊重家 长的感觉。譬如,在他问及“为何其他人有我没”时,可以告诉孩子:他有些你没,你有些他也没,你真的想要的是什么?购买物品时,假如父母感觉价格 贵,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不是我买不起,但我感觉贵,不值得买。
别拿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
资深婴幼儿教育专家嘉嘉觉得,有的父母喜欢用“其他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攻击孩子的短处,譬如“她长得真好看,成绩真好,你看你”,这在短期内容易让好强的孩子
进行盲目攀比,长期频繁用,则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致使逆反心理。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特征都不同,父母应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予以鼓励,批评孩子 时也应该注意,把犯了错误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指责,从而打造孩子的安全感。
适合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父母黄女性告诉记者,当孩子提出需要时,第一应考虑需要是不是合理,客观状况是不是允许,假如合情合理,可以满足一下孩子的需要,这能够帮助亲子沟 通。假如现实不可能,也要跟孩子充分交流说明状况,而不是直接拒绝。建议拟定一个暑假消费计划,与孩子一同约定实行。计划外的消费可需要孩子用帮家干家
务活、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来获得,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艰辛,并培养投资理财能力。消费后,可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告诉孩子,买下这个东西是有用处,而不是为了跟其他人比较。